“春光”邮路守边疆 无限温情系军民黑龙江密山市邮政分公司当壁镇支局投递员 刘春光
张丹丹 卢明琴   2025-10-15   

  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封路,盛夏八十公里的汗湿衣,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当壁镇的边境线上,邮政投递员刘春光用二十年的守护,走出了一条连接边疆军民的“春光邮路”。边防战士的拥抱、留守老人的亲切呼唤,成为了他坚守的勋章。“邮车是绿色的,军装也是绿色的,我只不过是换了个阵地继续为人民服务。”作为退伍军人,刘春光的话,就像邮路上的朝阳,把这里的每一片沃土都染得温热。

  从军营到邮路初心不改

  身高1米94的刘春光,被当地的老百姓和边防官兵亲切地称为“大个儿”。他笔挺的站姿总是透着一股子“兵味”。

  

  在来邮政工作前,刘春光在吉林延边当兵,在部队的他每次收到投递员风雨无阻送来的家乡包裹,都特别欣慰,从此对邮政投递员更是充满了敬佩之情,并立志退伍后要成为传递温暖的边防“绿衣使者”。于是,2002年,他退伍在家务农四年后,于2006年进入当壁镇邮政支局成为了一名投递员。从此,边防驻军部队,还有农垦当壁镇旅游局和八五一〇农场第二管理区的1300多户居民,成了他心头的牵挂。

  从骑自行车、摩托车投递到开面包车送邮,从等客上门到主动揽收,说起这些年邮政服务的巨变,“大个儿”滔滔不绝。这几年,密山邮政在推进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上,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扶持。自政府配发给邮政 32辆厢式货车后,包裹快递进村更快了,村民生活也更加方便。他不但把信件、包裹准确无误地送到部队和村民手里,还当起了“采购员”,经常为出门不方便的老人捎带药品和日用品、种子等。在兴凯湖畔,他成为边境军民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纽带,军人退伍不褪色在他这表现得淋漓尽致。

  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冰霜。二十年来,刘春光每天往返一趟邮路,要 80多公里,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但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邮件的安全及时送达已经成为他“铁的纪律”。

  

  部队官兵的“邮政”战友

  在北大荒精神的发祥地,刘春光把“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融入了对边防军民的牵挂和服务里,让邮政的绿意和温暖深情根植于这块红色沃土、融入当地军民的心田。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刘春光作为退伍老兵二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军营邮路。每年退伍季都是刘春光服务部队最忙碌,也是最不舍的时刻。他会耐心地指导战士们打包行李、办理邮寄。一位战士动情地说:“‘大个儿’这些年送来的每一封信、每一个包裹,都是我们训练生活中最温暖的期待。”

  对于边防战士来说,刘春光是“不穿军装的编外补给站长”。服务边防部队二十年余年,他为官兵免费邮寄信件上万封,投递包裹十万余件,为战士往老家邮寄的“立功喜报”百余件,日常帮忙代购的生活用品不计其数。

  有一年春节前夕,连续多日降雪导致道路积雪封闭,车辆无法通行。为了及时把一位小战士的父母从老家给寄来的大煎饼和大枣送到部队,刘春光扛起20多斤重的包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3公里路,让小战士感动得拥抱着刘春光连声道谢。

  今年,刘春光收到来自“艇队”全体官兵送来的感谢信。“艇队”指导员说:“‘大个儿’每次来送件都和我们唠会家常,特别是每逢佳节,还主动询问我们是否有需要给老家亲人邮寄的物品;在官兵不能随时外出的情况下,他还主动帮我们代购生活用品,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天都第一时给我们送包裹,就像哥哥一样对我们嘘寒问暖。他用东北人那股子的豪爽热情温暖着我们。”

  “民情薄”里的无限温情

  “这二十年变化很大,但是我一门心思为大家服务的想法一直没变。”刘春光这样说,也用行动践行着这份承诺。 

  

  80多岁的留守老人赵芳英的儿女不在本地,刘春光隔三差五就去老人家“查查岗”,帮着扫院子、浇菜园子。秋季开始晒辣椒、储存秋菜时,他一送完邮件就过来看看,帮老人干活。赵奶奶见人就夸“‘大个儿’态度好,心性好”,还亲切地称他为“邮政的干儿子”。

  “‘大个儿’这个小孩挺好,我们下楼腿脚不方便,不管大包小裹都能送到家。”居民于承爱说。于大爷家住三楼,儿女经常给邮一些白面、豆油、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刘春光不管包裹多重,每次都给扛上楼送到家门口。

  “‘大个儿’不是来送包裹,他是来‘查岗’的,看我这胳膊现在多有劲儿,多亏他三天两头的来看我,比我亲闺女都亲。”独居老人周大娘拍着胳膊说道。今年,春耕农忙期间,周大娘胳膊骨折了,儿女都在外地务农一时间不能立马赶回来,正赶上“大个儿”来送邮件。当兵的人眼睛尖,觉得大娘状态不对劲,见此情况他赶紧开自家车拉着她去五十多公里外的医院治疗。由于骨折需要经常换药复查,儿女又不能放下农活赶回来经常陪同,刘春光便主动承担起帮忙照顾老人换药复查的重任。

  这些年,镇里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他给自己定了一条“纪律”:每次给留守老人送完包裹和报纸,必须进门查民情。镇里每位留守老人的住址、常用药、子女电话等,他都按序号依次记在一个写着“民情簿”的本子上。用老百姓的话说:他对我们每家每户都知根知底,是我们这的“活地图”。

  在当壁镇,邮政的绿色早已不仅仅是职业的象征,更是亲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和纽带。这位北国边疆的绿色守护者,用自己的的实际行动和二十年的坚守诠释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在“大个儿”的背后,不光是一个人坚守的故事,更是一群邮政人对“为民”使命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