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孤照”百年初心
冯前明   2022-07-21   

 

草明(前排左二)与战友在东北邮电管理总局门前合影

      1946年,几位参加接收东北邮电的革命前辈,站在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现为黑龙江邮政博物馆)大门前,摄影留念。革命前辈自信的神情,朴素的装束,上我们仿佛听到历史的脚步坚实地从谣远的深处走来。

      这张堪称“孤照”的珍贵合影,是合影人草明(左二)的女儿2019年5月专程从北京来到哈尔滨,捐赠给黑龙江邮政博物馆的同时地还捐赠了《草明文集》《草明回传》,完成了母亲的夙愿

      1946年底,嗅着黑土地上寒冷、清新的空气,来自延安的女共产党员、著名左翼作家草明走进了哈尔滨市邮政局,成为哈尔滨市邮政局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日本侵占东北的十几年里,东北工人连什么叫工会都不知道,草明的工作就是要深入群众,把工人们心中最信任的人选举出来当工会主席,逐渐把党的干部培养起来。那时侯,粮霸时常克扣、刁难邮工,草明就发动邮工与其展开斗争。草明张罗着和大伙一块儿办邮工食堂。一位在食堂工作的老邮工听了些闲话,便闹起了情绪来,草明劝他说:“部队里许多人抱定了终身为中国老百姓谋幸福的决心,还有坏蛋动刀动枪去打他呢。你听了一两句闲话,其实也不算什么。”这位老邮工听后转身就回到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干活去了。

      邮工们从斗争和互助中懂得,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好好地为人民服务,汉奸、粮霸、坏人奴役、欺凌他们的日子就会越早结束。很快,《东北日报)刊登了哈尔滨市邮政职工献金支援前线的消息:哈市邮政职工于六日召开全体大会。誓以加紧工作,热烈献金以支援前线,当场捐献七千七百二十元。”草明在哈尔滨市邮政局的这段经历,成为当时东北邮政的一个缩影。

      1946年10月,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在哈尔滨市正式成立。当年12月,邮电总局召开第一次省、市邮电局局长会议。东北交通委员会主任吕正操到会讲话,他要求邮电工作应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党政军服务”的思想,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随即,邮电总局举办了两期干部培班,集中进行“为人民服务、为党改军服务”的思相教有,从中选拔出骨干担任县局长等职务

      据《黑龙江省志·邮玫志》记载,1945年8月,日伪政权垮台时,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邮政机构全部陷于雍痪状态,通信中断。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年11、12月间,西满、北安和黑河地区邮政局(所)相继开始营业。1946年初,哈尔滨、合江、牡丹江地区一些市、县邮局也相继开始营业。1947年8月,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确定了“面向前方、深人农村”的方针,普遍建立由县到区的邮政组织。黑龙江邮政先后恢复开办了信函、小包、包裹、汇兑等业务,还在满洲里设立国际邮件转口局,加强对苏联等国际邮件的转寄工作。到1949年末,黑龙江地区的邮电局(所)达到623处,铁路邮局和汽车邮路都得到了恢复和扩展

      按照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确定的“邮发合一”方针,报刊发行工作成为邮政部门的一项主要业务和政治任务。黑龙江邮政职工积极帮助各村屯成立“读报小组”,“巩固老订户、发展新订户、消灭空白点”。“读报小组”很快发展到数千个,《黑龙江日报》发行量也由刚开始的1万多份,在近半年时间增长到19046份。其发行对象主要是农村翻身做主的农民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我党将东北问题看做战后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动大批干部和军队抵达东北。广大干部离开城市,脱掉皮鞋,换上农民衣服,坚决领导农民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数千万宙土地分已给42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在这个轰轰烈烈的下乡热潮中,《黑龙江日报》通过邮发渠道,使党的方针改策赢得了最大多数农民的支持,为这股排山倒海般巨大力量的组织和释放,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野战军组建随军邮局,把战士的家信、首长要看的报纸等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胜利完成了“部队打到哪里,邮件就送到哪里”的光荣任务。1947年,哈尔滨市设立了军邮站(即车站邮局前身开展军事邮件收寄业务。1948年,黑龙江邮政积极开展“庆功优属运动”,印制发行庆功优属邮简,提供给军属免费写信使用。当年,黑龙江地区收寄优军优属邮件670837件。据一位老军邮回忆:“当一封封父母教有儿子英勇杀敌、妻子鼓励丈夫再立新功的家信,送到战士们的手中时,对他们的战斗情绪激励很大:同时,前方战场的立功喜报、胜利消息也通过军邮战士的手传递到后方,激发后方群众积极生产、支援前线、踊雕跃参军的巨大热情。”

      曾经工作在黑龙江邮政系统的一位老干部回忆,1948年下半年黑龙江邮电管理总局提出“邮电下乡”任务,他所在的兰西县邮电局一下子建立了榆林、太平、长岗、情远4个邮电所,局里抽出一些工作骨干担任邮电所所长。当地村屯农民都说:“共产党办邮局,把邮包和汇款送到了咱自家坑头儿,哪像从前,寄封信还得跑到县邮局,来回几十里地,折腾大半天。”

      1948年12月,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奋力写下“人民邮电”四个大字。从赤色邮政、苏维埃政到抗战时期的交通邮玫,再到解放区邮政,“人民”成为红色邮政“最根本的爱和最终的信念”,亦成为后人识途的轨迹。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多年来邮改唯一不变的初心,就是“人民邮政为人民。”

      1947年5月初,按照东北行玫委员会安排,草明离开了哈尔滨市邮政局,乘火车到牡丹江镜泊湖发电厂深入生活。1948年春天,在东北局召集的文艺干部座谈会上,草明介绍了自己在镜泊湖发电厂的生活经历。周立波、马加等著名作家鼓励她说:“写吧,写工厂很好啊,我们等着看!”

      苦斗数月,草明的长篇小说《原动力》交由光华书店出版,赶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结束那一天,送到了代表的手里,人手一册。《原动力》成为第一部反快工人勇于献身工作、迎接全国解放胜利的书。

      草明不收到毛主席秘书写来的信,说毛主席看了地的《原动力》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很高兴、很感动。

      草明由此成为“红色工业题材文学的开拓者”。20世纪80年代,她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草明的女儿吴纳嘉告诉笔者,母亲从抗美援朝到“文革”之前,共向国家和个人捐款6万余元。其中多一半捐给了受工伤和家境困难的工人。1934年,作家白薇送给草明一条绿色连衣裙,这是她一生中唯一穿过的一件连衣裙

      革命作家草明在黑土地上的创作和实践,证明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关键是情感的转变。明以不满1.5米高的瘦弱身躯,与电塔、钢炉、火车头打了一辈子交道。她一生不变的、水不褪色的,是和工人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