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边疆惠民生 暖心“鸿雁”传党声—记黑龙江邮政以高质量服务筑牢守边戍边“邮路防线”
张丹丹   2025-10-10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这一句铿锵的誓言,道出了龙江邮政人最质朴的赤诚与最滚烫的心声。心怀国之大者,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抵边村通邮、开通跨省邮路、保障驻军邮政服务……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代代邮政人以脚步丈量边境邮路,用行动守护每一个邮件的安全送达;以智慧赋能发展,用担当扛起富边兴民的重任;更以热血书写使命,唱响了邮政人在新时代的奋进战歌。

  心怀“国之大者” 不计代价通邮路  

  黑龙江省拥有242个抵边自然村,总人口数约12万人。让每一个边境村落都通邮、通心,是黑龙江邮政始终锚定的目标。面对部分村落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运营成本高等难题,黑龙江邮政心怀“国之大者”,积极克服自然环境、人员成本等诸多困难,不计代价、不讲条件推进抵边自然村通邮工作,制定《黑龙江邮政抵边自然村邮政普遍覆盖三年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4)》,明确“2022年完成37个抵边自然村通邮达频;2023年完成15个抵边自然村通邮达频;2024年6月30日前,242个抵边自然村全部达到每周三频”的目标。黑龙江邮政党委定期督办进展,要求地市分公司“抢前抓早”,最终提前10个月,于2023年2月实现242个抵边自然村100%通邮,其中141个位于高寒地区,且全部达到每周三班投递频次。

  “老李,人民日报到了。”远远的,呼玛县邮政分公司揽投员杨根成就向着林区瞭望塔上召唤。瞭望员李春东从塔上下来,接过还带着油墨香的报纸欣喜不已。2025年4月7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因呼玛县实现党报党刊当日见报而变得意义重大。

  针对未实现当日见报的饶河、呼玛、塔河、抚远和嘉荫5个边境县,黑龙江邮政积极对接省交通厅、省邮政管理局、省机场集团等部门争取支持,强化顶层设计、整合运输资源、打破行政区划,加大成本投入,靶向实施“一县一策”,通过构建“民航货运+高铁快运+公路客运+自有邮路”的四维立体运输网络,确保了党中央声音、省委决策部署以最快速度传递到边疆各地,打通了政策传播“最后一公里”。2025年5月中旬,全省最后5个边境县实现了《人民日报》当日见报。

  为保障投递质量,黑龙江邮政以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为抓手,增配车辆、优化路线、细化作业组织,年新增投递里程4.5万公里,增加运营成本100余万元。截至2024年6月15日,已累计投递邮件约130万件,其中代投其他快递公司邮件48万件,彻底打通服务边境军民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黑龙江邮政通过现场检查、走访客户等方式,对抵边自然村生产作业组织、投递频次、投递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持续巩固通邮成果,确保边境地区邮政服务始终保持高水平。

  跨省邮路的开通,更彰显了龙江邮政的责任担当。内蒙古恩和哈达镇地处额尔古纳市最北端,是内蒙古最北建制镇,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与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相连,全镇总面积5825平方公里。由于恩和哈达镇距离漠河市较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决定将恩和哈达邮件的经转关系调整至漠河市,由黑龙江邮政组开跨省邮路,承担通邮任务,重点保障边防驻军邮政服务。2021年初,黑龙江邮政与当地对接,实地考察论证,制定了开通漠河至恩和哈达邮路具体工作方案,并于当年5月25日正式开通漠河至恩和哈达邮路。邮路覆盖北红村、北极村、洛古河村和恩和哈达镇,每周三个频次,全程往返550公里,其中延伸部分往返近300公里。黑龙江邮政年增加运营成本30余万元。

  为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用邮需要,黑龙江邮政积极与民营快递公司对接,从2024年4月起,该邮路代运代投民营快递公司至恩和哈达的快件,彻底解决了该地接收民营快递公司快递难的现实问题。邮路开通至今,共计运送党报党刊10万余份、包裹快递2000件,帮助退伍官兵邮寄包裹800件。从此,驻守边疆的军民“看报不滞后、收件不发愁、寄件更安心”。

  边疆邮路暖人心 一声呼唤一份情

  “我们村开民宿网购的东西都是邮政给我们送过来的,有一次我一天收到了39个大包,都是特别重的家具,邮政投递员一件件给我背到家,我老感动了。”抚远市黑瞎子岛镇南岗村的村民王大姐说。在黑龙江的边境村里,提起邮政投递员,每个村民都像说着自己的亲人一样,熟悉而亲切。

  尹静、韩帮绪、王微、王秀珑、解强、刘春光、彭杰……一代代黑龙江邮政投递员,以青春为笔、以坚守为墨,在广袤的北疆边境线上勾勒出“鸿雁传书”的温暖图景。“大静姐”“大个儿”“王哥”……边境军民的每一声亲切呼唤,都藏着跨越邮路的深厚情谊,是对投递员们风雨无阻送件、真心实意服务的最高认可。

  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寒冬里,“大静姐”尹静裹着厚重的棉衣,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把家书和年货送到军民手中;崎岖山路上,“大个儿”刘春光将不慎摔了一跤的周大娘小心地背起,急急地赶往医院;逢年过节,“王哥”王秀珑总会将怕冻的邮件细心地放到怀里,安全及时地送到小战士的手中……他们记挂着谁家老人需要定期取药,清楚哪户村民的孩子等着教材备考,把投递路线走成了“民情地图”,把邮政服务送到了军民心坎上。

  这些亲切的称呼,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身份标识。它是独居老人收到子女寄来的营养品时,对投递员的满心感激;是边防战士拿到家乡包裹时,眼里闪烁的光亮;是村里商户收到进货快递时,脱口而出的信赖。每一声呼唤背后,都是邮政投递员们用脚步践行的承诺,用坚守书写的担当,让边疆的邮路不仅成为传递邮件的通道,更成为连接民心、温暖边疆的“情感纽带”。

  他们不仅是边境军民心中的“暖心人”,更以邮政服务为纽带,将守边戍边的重任扛在肩头,成为龙江邮政落实固边兴边富民政策、服务国计民生的生动缩影。

  “兴边富民”为己任  深化服务显担当

  抵边自然村的全面通邮,为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一致好评。然而,通邮不是终点,黑龙江邮政将优质服务作为核心,在兴边富边、稳边固边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解决“通邮难”的基础上,黑龙江邮政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让邮政不断完善不断强大的网络体系成为边境群众的“致富桥”。

  “站里每月仅白酒就能收寄60多件,还有村民们采摘的其他山货,自家吃不完的都通过站点往外寄递销售。邮政为了能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真是用了心。”呼玛县荣边村的电商服务站站长高显军一边忙着接收上行农品邮件,一边说道。抵边地区蔬菜、水果等特色农副产品生长环境好、质量高,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受抵边村位置偏远的地理因素影响,“销售难”问题凸显。针对抵边地区特色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黑龙江邮政充分发挥农村电商服务站优势,通过电商平台、支局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广泛推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为抵边村的农副产品打开了销售渠道。2023年以来,邮政企业帮助抵边村农户销售食品、蔬菜等农副产品4.5万公斤,销售金额达到37.7万元,让“边疆好物”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为持续做好稳边固边工作,黑龙江邮政还积极探索无人机在邮政运输中的应用,并在大兴安岭高寒环境下完成试飞测试。2025年4月,黑龙江邮政协助饶河县政府打造优质农林产品低空配送项目,计划用无人机实现新鲜农产品直封直运,缩短供应链时效,预计可降低人工成本40%,运输时效提升60%,实现田间到餐桌24小时直达,给当地农户带来增收,助力饶河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黑龙江邮政深耕最北最东等边境文化,推出具有地域特色文创产品,邮政+旅游、邮政+文化、邮政+农品……边境地区主题邮局充分发挥资源协同优势,将邮文化、传统书信文化、地方文化等融合传承、创新发展,打造龙邮文创独有的优势,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024年,最北邮局年访客超过70万人,年收入达到374.8万元。东极主题邮局旅游高峰时日均客流量可达5000余人。

  “主题邮局+民宿”是大兴安岭邮政为北红村打造的具有浓厚“邮政元素”的旅游打卡点。在北红村民俗主题邮局,游客既能购买风光明信片、冰箱贴、网红邮筒和邮政文创产品,又能体验到当地民俗风情。“以前我光靠房费吃饭,现在这邮局为我增加了不少收入。很多客人订房直接问,是不是有那个主题邮局的民宿?邮政的影响力简直成了网红引流神器。”民宿老板高兴地说。

  一张张边境百姓的纯朴笑脸,见证着邮政服务带来的获得感;一滴滴投递员的晶莹汗水,凝结着邮政人的坚守与付出;一个个穿梭在边境线上的忙碌身影,彰显着龙江邮政的责任与担当。守护幸福就是幸福,无数邮政人默默坚守在为边境百姓创造幸福的邮路上。如今,在边疆万绿丛中,那抹“邮政绿”与“边防绿”交相辉映,成为守护边疆、服务民生的“生命之色”。黑龙江邮政正以更优服务、更强担当,在戍边守疆、兴企助民的道路上持续前行,为固边兴边富民贡献更多邮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