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北极“暧男”信使——王秀珑
张丹丹   2021-03-16   

        推着载满邮件的车子,踩着没膝深的积雪,一趟邮路走下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好的体力,更需要足够坚韧的毅力。那个一身霜雪的绿色身影,用一颗炙热的心冲破了北极的寒冷,给极地军民送来无限的温暖。暖男信使王秀珑,一位北极村军民常常挂在嘴边的年轻人。他是北极村邮政支局8名职工里惟一的男同志,也是惟一一名投递员。

        漠河北极村是祖国最北的边陲小镇,是国家5A级旅游区,地处黑龙江上游南岸,七星山脚下,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2.3℃,全年无霜期仅为86天。北极村邮政支局就处在这极寒之地,服务面积为187.6平方公里,包括哨所、边防部队等。而不管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还是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他们在这个小支局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朋友,绿衣信使王秀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战友胜似战友,这种不知什么时候扎根在百姓和战士心里的情感,随着王秀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变得更加深沉和厚重。

· 战士们的“圣诞老人”

        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可在最北哨所10多年里一直没有变的是王秀珑这位绿衣信使那朴实的笑脸。最北哨所是王秀珑投递邮路上最远的投递点,也是邮件最多最重的投递点。

夏天还好,王秀珑可以每天骑摩托车进行投递,可到了冬季,北极村就是个冰雪的世界,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零下四五十摄氏度,摩托车根本打不着火。王秀珑出班时必须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才能避免被冻伤。大雪过后,王秀珑的邮路就更加难走了,他要一刻不停地在过膝的深雪里赶路,让自身能够多产生点热量抵御极寒,同时减少在路上耽误的时间。哨所投递点是整条邮路的终点站,一个往返要10多公里。每次归班回来,王秀珑身上的棉衣都会因汗水浸湿而冻得硬硬的。这是王秀珑一年投递工作中最难熬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要有8个月之久。

        “来了,来了,咱们的‘圣诞老人’来了!”每次,王秀珑来到哨所时,他的眉眼间和棉帽子上都挂满了白霜,一路的艰难赶路和厚重的棉衣让他的步履也变得更加蹒跚。战士们都喜欢叫他“圣诞老人”。战士们每次见到抱着包裹的王秀珑便一拥而上。王秀珑总是用朴实的笑脸迎接战士们的善意和期待。

        对待每一份邮件,王秀珑都十分认真,因为他知道每一份邮件都是亲人的思念。由于这里的许多战士是南方来的,父母们常给孩子邮来家乡的特产。看到有怕冻的邮件,王秀珑就将它放到怀里。接过带着体温的邮包,战士感动地哭了。每当王秀珑将邮件送到战士们手上时,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钢铁般的战士们像一个个期盼到礼物的孩子一样高兴着,他的心也和战士们一样甜蜜着、幸福着。这也是他十几年一直坚守在这条邮路上不竭的动力之源。

        北极村也有其他的社会快递,但这里的边防战士们邮寄东西都喜欢找王秀珑。每天,王秀珑来哨所送完邮件后,还会将战士们需要邮寄的包裹和信件带走。10多年来这个工作流程从未改变。他对工作的这份认真与执着,赢得了边防官兵的信任,每到过年过节时战士们都会委托他帮助购买大兴安岭特产邮寄给亲朋好友。

· 百姓的“贴心人”

        手机卡剪卡找秀珑,wifi不好使找秀珑,打印机坏了找秀珑……北极村里的老人们一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王秀珑。由于北极村地理位置偏僻,天气寒冷,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留在这里,纷纷外出闯荡。这就导致北极村老龄化严重。这里很多老人操作不明白手机。王秀珑是个热心肠,一有空就为老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慢慢地这些活儿都成了王秀珑肩上的责任,村里的老人们也都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年轻人。

        在投递邮件过程中,王秀珑经常接触到一些孤寡老人和腿脚不方便的村民。看到他们生活困难,忙完工作之余,王秀珑总是帮助他们,给老人家里打扫一下卫生、为老人代购生活用品……“秀珑这孩子好,特别负责,不仅送包裹,我们这些老年人想买火车票,交电话费,找他都好使”。60多岁的用户丛秉武大爷总喜欢跟周围的人夸王秀珑。乡亲们也早把王秀珑当成了亲人,王秀珑只要一走到街上,就有打不完的招呼。

        夏至节是漠河北极村独有的一个节日。按照北极村的习俗,每年夏至这一天,人们都会自发的来到黑龙江边,点起篝火,边跳舞边等待北极光的出现。这一天大批游客涌入北极村,最北邮局也成为旅游网点之一。在夏至这一天,北极村是中国白昼最长的地方。太阳从落山到初升只有3个多小时,所以,人们把夏至的北极村称为“不夜城”。这一天也是王秀珑一年中最忙的一天。他早上7点上班就被游客围住,问路的、找宾馆的、帮忙拍照的……记得有一次,在投递回来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南方口音的老人,神态很焦急的在找宾馆。他马上停下来问老人需不需要帮忙。原来老人家是出来交手机费,缴完话费四处拍照,结果手机没电了,又找不到回宾馆的路了,也不记得宾馆的名字,联系不上家人。了解情况后,王秀珑安慰老人说:“大爷您别急,这儿我熟,我陪你一家一家的找找。”当找到家人时,老人握着他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执意要留他吃饭。王秀珑笑着拒绝了。回到支局,为了让游客都能完成来北极村的留念,王秀珑一直坚守岗位。当最后一位游客写完明信片时才发现已经到了凌晨。

· 扎根边疆的“鸿雁”

        其实,王秀珑有机会选择环境更好的工作。2011年北极村土地改革,政府成立了五大公司安置农民上班,王秀珑也在名单中。在报名上岗的最后一天,家里人希望他去五大公司上班,朋友和得知消息的战士们也说投递员一天早出晚归,冬天那么遭罪,还不是正式的职工,劝着他辞了投递员的工作。可第二天,王秀珑如往常一样按时出现在战士面前时,许多战士们都以为他不会再来投递邮件了。面对战士们的惊讶与惊喜,他却和平常一样打开小本,记录着战士们寄什么东西、买什么东西、多少钱。这一干又是10年,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兵,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老兵。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王秀珑始终以自己的优质服务和一片热情服务着这条邮路上的军民,在这条冰雪邮路上一干就是十几载,投递里程累计4万多公里,为军民投递信件达10万余件,收寄战士邮寄的包裹2千余件。岁月的烟尘散尽,那抹邮政绿却依然清新。正如王秀珑所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邮政人应该做的,能为保卫祖国安全、守护百姓的战士做点事儿,能为边疆的百姓服好务,自己好像也成了一名守卫祖国的‘战士’。”

        “中国邮政不仅提供了普遍服务,还为军民融合作出了贡献。”漠河边防大队机动中队队长王委委感慨地说:“邮政人每天都按时送报刊和邮件,这些年,从未积压过一封信、一件邮件,我为邮政的服务点赞!”王秀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扎根边疆、服务边疆的承诺。他把感动深深地印在了边疆老百姓和边防战士的心里。他和北极村邮政支局发扬着北极村一代代邮政人,不惧艰险,吃苦耐劳的鸿雁精神,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用那颗炽热的事业心,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爱心、真情构建着一条服务社会和群众的“爱民拥军路”。